心理元宇宙 专家呼吁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最近完成了一份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的各种因素中,54.66%的受访者选择了“升学压力”,占比最高,其次为“父母期望”,这是43.55%受访者的选择。 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李镇西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这份调查由他本人于线上开展,有效样本21551份,覆盖28个省区市。在他看来,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因。 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瞩目。在这次论坛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围绕这一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 “非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说。 他在论坛中指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教方法不当、家长强势、家庭生活氛围异常、过度关注考分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被忽视或被霸凌、师生同学关系紧张、学习受挫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少“社会性学习活动”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长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做跟踪研究。她在论坛上分享了3个研究发现:一是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受气包或刺头,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容易被其他孩子霸凌,进而可能产生各种情绪问题。二是父母的过高期待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因而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和生活。三是打骂孩子,以及对孩子进行控制或经常批评贬损,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从而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那么,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李新影建议,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媒体形成有机联动,同时要提高教师和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 李镇西所作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状态时“与教师交流”和“向心理专业人士咨询”的人数较少。 据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普通教师对于处理青少年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缺少经验,一般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并不多,不少学生羞于与教师交流。另外,青少年往往在心理问题严重时才会向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同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包袱和咨询费用,这也是他们选择该方式较少的重要原因。 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在论坛中提到,昆明丑小鸭中学陪伴了很多所谓“问题孩子”的成长,并对青少年抑郁症问题作了有效的探索,让数百名抑郁症孩子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问题孩子’是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孩子,‘问题孩子’可能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不能把‘问题孩子’边缘化。”詹大年说。 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谈到,要把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和做细,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症下药”,不能“大人得病,孩子吃药;社会得病,个体吃药”。 在他看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课中,所有的教师应该具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和一定的心理知识。 王旭明认为,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做实做细要抓关键因素、关键环节、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包括小升初、初升高、少年儿童期;关键因素包括考试学业、升学求职、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情感人际、初恋等;关键环节则包括预警、健康教育、咨询、干预处置等。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不能只靠医学。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也不要用健康或不健康做简单的判断——这只是在研究时使用的词语,对学生要特别保护。”王旭明说。 心理元宇宙:https://xlyyz.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 |
相关链接: (无) 面向省市区: 全国 面向市区县: 全部 最后更新: 2023-11-10 16:03:25 | 发 布 者: 奥特曼穿裤衩 联系电话: (无) 电子邮箱: (无) 浏览次数: 71 |